“莺湖悦读·师韵”|领读者第9期:盛夏即至 书海纳凉
日期:2025-06-20 09:40:26  浏览量:3

蝉鸣撕开盛夏序章
阳光把日子拉得悠长
万物在炽热里尽情生长

流光半夏,美好日长 
愿所有春天里的酝酿
都在夏天热烈绽放


    夏意渐浓的时节,阳光炽烈,树影婆娑,蝉鸣声声入耳。燥热与繁忙之外,何不躲进书页的清凉世界,让文字如微风拂过心间,让阅读带我们去往更辽阔的远方。

 

共读书目:《新课堂怎么办第十七、十八节)

本期领读导语: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估的方法。它深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致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实施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在主体间交往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过程性评价需要明确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习目标,制定基于目标的评价规则,调动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在驱动性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开展评价。

怎样落实教一学一评一致性?

所谓一致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似或匹配程度”,教-学-评一致性则是指在目标统领下达成学-教-致性、教一评一致性、学--评一致性,从而形成一个各要素相互呼应与匹配的整体。
    教一学-评一致性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诉求,为达成教--学-评一致性,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关键议题:指向什么类型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基于目标怎么设计学习活动、基于自标怎么设计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有何关系。

 

 

 

阅读心语

在时光长河中,阅读是那叶悠然扁舟,载我穿梭于知识的浩渺海洋。身为教师,阅读如呼吸般自然且必要。于我,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宝藏。读教育经典,那些育人智慧,似明亮灯塔,照亮我教学之路,指引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
    闲暇时,沉浸于文学名著,像是与伟大灵魂对话。阅读不仅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还为课堂增添人文色彩。阅读,于教师而言,是自我滋养,也是为学生播撒知识种子。在书中汲取力量,才能在讲台上,以更深厚底蕴,引领学生在知识海洋远航。

阅读感悟

在研读完《“新课堂”怎么办》一书中17、18页的相关内容后,我对“教学评一致性”在新课堂中的实践与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学评一致性并非简单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是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意义深远。
    教学评一致性,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三者紧密相连,以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新课堂的18节课程设计中,每节课都应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语文课程中,设定“学生能够准确分析某篇文章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对人物的理解”,这样精准的目标让教师的教学有了方向,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评价时也有了明确的参照标准。

共读书目:《一线教师手记九)

本期领读导语:

谈复习、谈考试,好像与素质教育相悖。其实呢,不研究复习,不给复习中的学生一个好的状态,那才与素质教育相悖。好的复习不枯燥,能激起学生主动复习的状态,能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阅读心语

翻开书页,墨香萦绕间,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哲思如清泉流淌心间。阅读,是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对文本解读的精妙见解、对课堂互动的创新设计,都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每一次沉浸,都似一场精神的远行,挣脱现实的桎梏,在思想的原野中肆意驰骋。它教会我以更通透的视角看待生活,在喧嚣中沉淀内心。书页翻动,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灵魂的滋养与重塑,让我在这方天地里,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感悟

“复习不是‘炒冷饭’,而是像‘串珍珠’般把散落的知识连成体系。”读罢忽然明白,学习最怕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就像学生做阅读题总困在“套路答题”里,却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温度;背古诗只记平仄韵律,却不懂诗人落笔时的心境。

书中提到的“复习单”设计让我深有感触。管老师让学生用“错误档案”记录字词陷阱,用“文本心电图”标注阅读情感起伏,用“提纲挑战赛”拆解范文结构。这种“做中学”的复习,把被动记忆变成了主动建构。就像老师说的,学习不是往篮子里装菜,而是让种子在旧土里长出新根,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共读书目:《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九章)

本期领读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无论是个体的进步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引领。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独特的的精神特征,集中反映了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展示出来的坚定信念、崇高人格、教育情怀、价值观念和专业能力,是被社会各界和广大教师普遍认同的共同价值理念。

 

阅读心语

于教师而言,阅读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亦是专业成长的阶梯。翻开一本本教育经典,仿佛置身于智慧的殿堂,与教育大家们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书中,我探寻教育的真谛,领悟因材施教的艺术;汲取先进理念,为教学实践注入源头活水。每一个教育案例都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阅读让我在喧嚣中觅得宁静,在忙碌中沉淀自我。它让我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未来,我将继续与书为伴,在文字间汲取力量,用阅读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也照亮自己的教育人生。

阅读感悟

读完《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九章,我深受触动。教育家精神有着鲜明特质,它融合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超育人智慧、踏实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与弘道追求。这一精神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背景下个体发展以及追求卓越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中逐步生成。它启示着教育工作者,要提升教育境界,深刻理解教育本质;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教育素养,以深厚底蕴引导学生;树立教育榜样,用高尚品德影响学生。作为读者,我认识到这种精神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它是教育工作者前行的灯塔,指引着培育时代新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