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湖悦读.师韵”|领读者第2期:惊蛰耕读 唤醒春韶
日期:2025-03-14 07:38:23  浏览量:0

惊蛰节气
万物以荣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
处处迎来“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又春分
以书为田耕读忙
  

韶华不常在,追梦趁今朝。春天是最好的时刻,春天不会辜负努力坚持的人,春天最是偏爱向上向美的心。本期“莺湖悦读·师韵”领读者第2期,四位青年教师将继续带领我们在专业阅读的田畴中深耕。

 

共读书目:《一百封书信——唤醒教师成长渴望》(第二章)

本期领读导语:

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讲故事。

很多事情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大家都爱听。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大家都不爱听。故事从哪里来呢?其实,就是平时的记录。内容有了,讲故事的能力、技巧与方法也很重要。经过几次刻意的练习,习得这些本领并非难事。

 



阅读心语

“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你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得到回报,你读过的每一页书,都在默默塑造一个更好的你。”专业阅读像是随身携带的充电宝,总能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时带给我力量。阅读时的困顿常化作讲台上的灵光,而教学中的问题又倒逼自己回到书本上寻求解决之法。我也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运用起来,把阅读这个好习惯带给更多的孩子,让孩子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领读感悟

周国平老师的《一百封书信》是写给老师的,讲的都是一些日常教学中的常见现象,但是周老师却进行了深度的思考,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给了一线老师很多启发,书信的形式也独具魅力。这一章节中提到的物质奖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管理学生的方法,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愿意改变,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是很信任这位老师的,这可能就是某些奖励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作为老师,更应该花时间陪伴,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秩序感,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本身就是最大的奖赏。

 

共读书目:《新课堂怎么办第三、四节)

本期领读导语:

情境任务如何设计?

在设计情境任务时,为避免陷入情境任务的虚空化、事务化程式化等误区,教师需要关注“真实性”,走进儿童生活情境.注重“整体性”,紧密关联文本情境,强调“实践性”,深度结合认知情境,从而达成情境任务的核心目标,促进学习者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完整发展。

怎样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

“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学科专家的思维,以学科典型的工具、方法、思想、价值等为指导,借助比较复杂的情境体验、多维的实践活动、真实的问题解决,借助知识理解、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发现意义,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



阅读心语

阅读是我的秘密花园,每翻开一本书,就像开启一场新的旅行。在这里,我汲取教学智慧,感悟教育真谛,让自己在育人之路上脚步更稳。阅读于我,是源源不断的活水,润泽着教学的田野。从书中的教育理念里,我学会因材施教,从人物故事中,我懂得用爱与耐心陪伴学生成长。专业书籍的阅读,就如同与教育领域的智者对话。每一次深入阅读,都能让我从全新视角审视教学,突破思维局限,收获宝贵经验与前沿理念,为我的教学注入新活力。

 

领读感悟

在阅读《新课堂“怎么办”》中的“情境任务如何设计”后,我对情境任务的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创设真实情境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贴近生活的情境更易产生共鸣。书中提到结合现实教育背景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课堂。例如,在学习写通知时,设置学校组织活动需要发布通知的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需求撰写。这种真实情境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运用所学,让情境任务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打造精彩语文课堂的有力工具,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共读书目:《一线教师手记二)

本期领读导语:

纪律难题“攻心为上”!管建刚解锁一线治班兵法:巧设规则、妙用奖惩,将小插曲炼成教育契机,让规矩长出温度。


 


阅读心语

“时光,因为有了阅读,而变得悠长。”阅读是一种珍贵的宁静,让心灵得以休憩,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和改进。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启程,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选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期待着与孩子们一起,继续在这阅读的海洋中遨游,享受知识带来的无尽乐趣与启迪!

 

领读感悟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教师》手记二:一线“纪律学”中强调,一线教师的第一要紧本领,是管得住班级纪律。这一观点直击教育工作的核心。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再精彩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有效传递。而管住纪律并非简单的压制与约束,书中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展现了处理纪律问题时的策略与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也包含对规则的坚持与执行。教师需要在关爱与严格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维护课堂秩序,又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有效的纪律管理,教师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共读书目:《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二章)

本期领读导语:

我希望我们全体同人,抱定这样一种信念,我在这里不是教书,而是教孩子们]怎样做人,这是今天天经地义的第一条。——陈鹤琴


 


 

阅读心语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阅读在我的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的的地位。在诗词古文中,我触碰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世界名著里,我见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多样人生,理解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在教育著作中,我与无数教育家对话,了解了不同的教育思想。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论知识,更让我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领读感悟

《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二章聚焦于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根据中国教育的现实深入研究中国教育的问题,他“一切为儿童”的价值观念和实验求是教育探索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新的感悟。陈先生对儿童满含深情,因爱儿童而投身教育,这份纯粹令人敬佩。他的儿童观科学、理性,并且基于对儿童心理的长期研究。这让我明白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教育儿童。同时,他知行合一,积极开展教育实践。作为小学老师,我应学习他爱儿童的情怀,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以真心换真心,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同时,要用科学方法认识学生,更要将理论用于日常教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