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能力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运算能力并没有对速度和结果进行刻意的要求,而是强调学生如何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使运算变得简单。一些教师把运算能力的培养等同于通过机械训练,使学生在计算上做到又对又快,显然是对这一核心数学概念的误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数学2组在10月17日下午集中二(11)班,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由沈洁老师开设了研讨课《分数乘整数》,课后,上课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进行说明,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组员们集思广益,对沈老师的课给与了高度的肯定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交流了对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有的老师认为通过比赛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学习枯燥数学法则的兴趣。在比赛中,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方法计算上有快有慢,为后面算法的优化做一个简单的铺垫。也有老师觉得适当运用反例,能更好的掌握算法,更多老师认为算理的理解至关重要,像沈老师这样,深挖计算的本质,贯通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积,让学生感受都计算的一致性,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对本节课的研讨,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运算能力的培养不该以题海战术为基本模式,而是要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设计引导,让学生自主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力求使运算符合算理,摆脱把运算能力当成单一的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孤立的数学能力来看待,让它与逻辑思维等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实践数学教育思想,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