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质性样态 赋能“适性课堂”(数学)
——学科研究中心开展第二次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助力教师深耕课堂,2024年11月21日,平望实小学科研究中心开展了第二次课堂观察研讨活动。
准备会议
11月20日中午,教科室召开了前期准备会议。戴园琴主任介绍了本次课堂观察的主题:一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二是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大家明确了课堂观察要点,并围绕课堂观察的目的、重点、量表等内容进行商讨与细致分工。
课堂观察
11月21日,张宇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张老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扑克牌等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可以表示数,再通过提问、设疑、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逐步突破重难点。整节课学生配合度高,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讨论汇总
接下来围绕课堂观察进行的教研活动犹如一场深入头脑的风暴,也是一次教研方式的变革。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老师们围绕事先确立的观察点进行热烈讨论,分析推论出存在问题与观察焦点的逻辑关系,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
精准分析
11月22日中午,全体数学学科研究中心成员围坐一起,授课老师阐述自己在本节课中对达成教学目标及提问有效性方面的设计思路。两组观课老师根据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及材料,完成了一份课堂观察报告,并进行汇报。
第一组:张宇婷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目标设置合理明确,思路清晰,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从学生的反馈上可以看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代数思维解决问题,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抽象,开始时用具体的数字进行计算和比较,然后引入字母来表示一般性的数量。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不过小部分环节目标不够精准,环节的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如在摆三角形环节的最后,学生猜糖果的游戏,可以调整到学生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之后出现,可以很好的检测该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第二组:我们第二组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进行观察。本节课教师提问累计52次,其中有效提问有44次,占总提问数的84.6%;一般提问8次,占总提问数的15.4%;无效提问0次。从数据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提问是有效的。张老师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提问的难度适切,契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课堂上的不足,我们也提出了建议:一是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应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所提问题应表述清晰、指向确切,让学生能准确理解问题的核心与要求。二是提问语言的简洁性,在备课过程中将设计好的问题反复推敲,紧扣核心内容,以精准简洁的语言提问。
张宇婷老师反思:《用字母表示数》这堂课教学后,我有诸多感触。本节课我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如用字母表示扑克牌中的点数,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较快理解字母可代表特定数。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取值范围理解困难,我在这方面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没能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而且在课堂练习环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书写的时间稍显仓促,导致一些学生未能充分巩固所学。日后教学,我会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细致剖析,多给学生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充足时间里深化理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这一重要知识内容。
教科室戴园琴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指导,跟老师们深度交流“基于证据的听评课”活动研讨,并针对今天的教研活动给予了宝贵建议。基于课堂观察的听课评课构建了教研新样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数据,科学研判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素养的提升。教导处沈静老师对数学组积极落实课堂观察下的听、评课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她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能主动研究,不断完善课堂观察量表,并依托课堂观察对教学进行精准把脉,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