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湖悦读·师韵”|领读者第5期:万物生长 悦读当时
日期:2025-04-23 08:17:08  浏览量:2

“莺湖悦读·师韵”|领读者第5期:万物生长 悦读当时

 

春渐消
夏悄至
暖阳熟了梅子
疏雨润了菡萏
清风开了书卷
夏日天长好读书
开卷有益正当时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人至青春,朝气蓬勃。初夏的景象正是青春的模样。夏天是万物生长之机,更是青年成长之时。本期“莺湖悦读·师韵”的四位青年教师,继续带着我们踏进万物葳蕤的夏日悦读幽径,探寻专业成长的秘密……

共读书目:《一百封书信——唤醒教师成长渴望》(第五章)

本期领读导语: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忙碌琐碎的事情中,忘却了“要事优先”这个重要原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天天忙碌,却无所收获。在班级管理中也经常“跟着感觉走”,不仅没有管理好班级,还让自己陷入泥潭。

一线教师平时琐事很多,对于时间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阅读心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相信,阅读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成长礼物。在文字的世界里,孩子们不仅积累词汇、提升表达,更在悄然间构建起丰盈的精神家园。一篇童话,让他们触摸善良与勇气;一首古诗,带他们穿越千年与先贤对话;一则寓言,教会他们思辨是非与智慧取舍。

阅读的意义,远不止于应试。它是思维的体操,在字里行间锤炼逻辑与想象力;是情感的纽带,让孤独者找到共鸣,让迷茫者遇见光明;更是终身学习的基石,从小培养的阅读习惯,会成为未来探索世界的隐形翅膀。

愿每一颗童心在阅读中生根发芽,让每一段文字化作照亮生命的星光。

 

领读感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被琐碎的日常事务裹挟:备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应对突发任务……忙碌之余,总觉教学效果未尽如人意。近期阅读张文质、周国平等教育者关于“要事优先”与时间管理的论述后,深感这一原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优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书中提到,优秀学生本能践行“要事优先”,如下课立刻完成作业,而非追逐玩闹。反观班级,部分学生总在阅读时交头接耳、作业拖沓,或许正因我的“随意打断”助长了他们的分心。例如,曾在大阅读课上突然提醒作业提交,学生瞬间从沉浸中抽离,眼神茫然。这让我意识到教师的专注力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如今,我会在阅读课前明确规则——30分钟沉浸阅读,不布置任何任务,并以身作则,手持书本与学生共读。渐渐地,学生开始享受专注的“心流”,甚至主动请求延长阅读时间。

阅读这些文章,亦是一次对教育初心的叩问。我曾将“忙碌”等同于“负责”,却忽略了真正的教育需要“慢”和“深”。如今,我尝试每日留出30分钟反思:今日是否践行了“要事优先”?课堂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专注的环境?这种复盘让我更从容,也更能捕捉到学生的细微成长。

“要事优先”不仅是时间管理的工具,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它提醒我:教师的每一份克制、每一份坚持、每一份规划,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品格与未来。愿我们以“要事”为锚,在语文教学的田野上,耕一方专注之土,育满园成长之花。

 

共读书目:《新课堂怎么办第九、十节)

本期领读导语:
“学科实践”如何落地?
    学科实践是以复杂情境创设和多维实践活动为依托,通过学科问题解决,指向学科素养发展的一种学科学习方式。学科实践的核心在于“实践”。
实施路径的“最后一公里”必然发生在学生的具体学习层面。需要让学科学习在实践中真实且深刻地发生,学科学习需要构建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学习场景、优化实践互动、推进学习绍织变革来具体实施。

怎样理解、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镶嵌在学科知识体系内部,有主题统摄的特点,形成整合性的知识形态,还有“做事情”的实践方式。
    进入大数据时代,知识形态呈现出无边界等特点,跨学科学很有必要:教育已形成配套的动态机制,保持知识与能力的内在平衡,使跨学科学习有了可能。


 

阅读心语

在阅读的浩瀚海洋中遨游,我如获至宝。每一本书籍都是一位智慧的老友,倾谈间,思绪飞扬。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还塑造了我的品格。它让我在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在迷茫时找到前行的方向。它是我心灵的慰藉,也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伴我走过一段精彩或平淡的旅程。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滋养,都是我人生道路上宝贵的财富,伴我不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感悟

读了《新课堂“怎么办”》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我深受触动。书中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深入浅出的剖析,让我看到打破学科边界的无限可能。它不再将各学科孤立看待,而是以主题为线索,将不同学科知识巧妙串联,使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例如书中列举的以“城市规划”为主题的跨学科案例,融合地理、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学生既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选址,又能用数学计算面积,还能通过美术展现规划蓝图。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培养综合素养。于教育者而言,它是教学创新的有力指引,敦促我们转变教学思路,挖掘学科间潜在联系,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它让我坚信,跨学科主题学习能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开启教育新篇章。

共读书目:《一线教师手记五)

本期领读导语:

课堂方寸间,自有育人大学问!管建刚破译“教学即生长”的底层密码:从知识切片到人格雕琢,从习惯纠偏到价值观启蒙,让每件琐事都成为生命教育的切口——教育不是雕刻标准件,而是用细碎微光织就独特的灵魂光谱。

 

阅读心语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翻开书页便踏上了探索的征程。文字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干渴的心田;故事似明灯,照亮了思想的角落。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启发思想、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我期待能与我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反思和成长,最终成为更加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人。


阅读感悟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教师》“育人学”中记录了许多真实的教育案例,展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温暖互动。这一章节提供了育人的实用建议,如“每天让妈妈笑一笑”的作文活动,让学生们学会观察生活细节,用温暖行动回报母爱。这不仅仅是作文,更是情感的滋养与品德的培育。

书中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管老师用耐心和智慧化解学生的困惑,用真诚和关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每一个案例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灵的对话与成长。

我在书里看到了自己一些学生的影子,育人处处,育人时时,教育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眼前。当我们用心对待每个教育细节,用爱浇灌每颗成长的心灵,就能体会到教育带来的那份独特幸福。

共读书目:《教育家精神之路第五章)

本期领读导语:

人本来是可以这样美好的,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可以”而努力。这已经成为我的教育信念,我会坚守我的信念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鲁洁

 

 

阅读心语

对我来说,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就像和前辈们聊天,也是自己默默成长的过程。翻开书本,就像看到了很多老师的经验和想法。他们在教育路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都变成了文字,给我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读教育理论书,不是说要直接套用里面的方法,而是通过看书,明白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慢慢地,那些难懂的理论变成了我做事的标准。现在看着孩子们,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没说出口的话,也不再那么着急非要教会他们什么。

从这些书里我学到最宝贵的,就是要对教育保持敬畏。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我们老师只是暂时陪着他们成长的人。读这些专业书,不是为了让我当一个什么都懂的权威,而是让我学会耐心倾听,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们交流

领读感悟

研读鲁洁先生著作,我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深思考。她强调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这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公式与算法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培养。

过去我常急于推进教学进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今,我学会放慢脚步,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同时,我尝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的场所。鲁洁先生的教育智慧,为我的数学教学点亮了前行的明灯,激励我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