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进入期末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段,部分学生因为考试压力或者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以及其他心理问题,部分家长也会因为考试触发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等方面问题。
为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这一阶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我校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心理研判会议。会议中黄振华校长分析了学生期末心理压力的来源: 1. 考试压力: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学业评价。2. 学业负担:期末复习任务繁重,需要掌握大量知识点,时间紧迫。 3. 家长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有较高期望,这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4. 自我期望:学生自身对成绩有追求,希望取得好成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5. 社交比较:与同学之间的成绩比较,可能引发焦虑和压力。这些压力来源可能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以上这些情况,黄校长强调必须密切关注重点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老师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积极发挥心理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以及思想行为动态。基于日常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排查,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大、亲子沟通不良的学生,以及家长或学生自我要求高、个性要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关心休学在家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协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等一起研究制定个性化的家校协同育人方案。要将苏州市 24小时学生心理援助热线(65205520)等省市心理援助热线告知每一位学生及家长,提升知晓率,引导学生、家长在有需要时拨打求助。通过这些举措,为每一位孩子保驾护航,迎接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