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课堂观察: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2.10.14
10月14日,六年级语文组举行以“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为主要手段。
(一)准备阶段
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 认为 “提问的有效性” 应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有效的提问, 即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二是低效的提问,如提出的问题过易, 学生不经过任何思考就能回答;或提出的问题过难, 或表述含糊而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入手。三是无效的提问, 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或与教学活动(目标)没有关联的提问。
2.参与人员在课前对《桥》一课进行了充分的钻研,人手一份教学设计,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主题。
(二)课中观察
吴雨甜老师执教六年级语文《桥》(第二课时)。采取现场听课的方式, 参与人员分8个观察小组,根据确定好的主题和测评记录工具进行观察与记录。
(三)课后研讨
主要是结合观察数据所进行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所有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和反思、 分析,并得出观察结论,提出教学建议。
附: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 时间:
执教者 |
|
课题 |
|
班级与人数 |
|
|||
研究主题 |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
观测时间 |
前5分钟 |
|||||||
问题序号 |
具体问题 |
问题层次性A有效 B低效 C无效 |
回答形式A个人答 B集体答 C启发答 |
学答情况 A优秀 B良好 C较差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
个人建议 |
|
注:有效性提问,包括铺垫型、思考型、提醒型及其他;低效性提问,包括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的;无效性提问,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教研活动简讯(5)
- 下一篇:英语教研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