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四大突破;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
一、先来说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的重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前看一辈子的素养。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树”起来的。
课程修订就是为落实国家意志谋划课程总纲。
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这是理想课程;落实到课程方案上,需要有省级课程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编制教材,我们叫正式课程;学校层面,需要制订课程规划方案、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向课程标准的评价,这是理解与实操课程;最后,在体验课程中考核育人结果。
培养目标共654个字,改了至少57稿
二、接下来讲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5个部分,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
此次的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现在共654个字,在制订时,曾经尝试过用不同的思路(5种)来表述,改了至少57稿。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提法,代表国家层面为初中毕业生画像,也是目前最大的共识。
(一)基本原则上,针对义务教育特点, 聚焦课程育人本质,从方向、对象、目标、实施机制和育人方式五个方面,明确了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
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3.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
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从课程类别、科目设置、时间安排明确课程设置要求——
1.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突出国家课程主体地位
2. 初中设物理、化学、生物学分科课程和科学综合课程,供地方、学校选择
3. 艺术包括一至二年级设置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 (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由学生至少选择两项
4. 首次兼顾“六三”“五四”两种学制
同时也优化了课程设置,减少了一些科目,比如整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九年一体化设计;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倡导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劳动、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专题教育渗透,不独立设课;推进课程治理:不规定课时时长,保证课时、整合实施,打通与“330后”的关系,因地制宜、激发活力。
三、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
(一)在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上,对课程标准编制建议: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思想性,
2.坚持核心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凝练课程核心素养;探索用大概念、项目或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拓展内容供选学;强化实践;建立超越知识点目标的学业质量标准等
3.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4.适应“六三”“五四”两种学制安排上的需求
(二)课程方案对教材编写也提出了要求——
1.体现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与时代性
2.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强化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3.增强吸引力,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
4.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引导学习方式变革
5.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
6.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探索数字化教材的建设
7.按“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分别编写教材
(三)在课程实施方面细化了实施要求,按照五个基本环节提出要求:
1.明确省级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学校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2.深化教学改革: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
3.改进考试评价:观念、方法、质量
4.强化专业支持:培训、教研、科研
5.健全实施机制:明确国家、地方、学校职责,强化监测与督导
四、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
此次的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
(一)突破之一:课程核心素养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特殊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1.关键能力:能做成事
2.必备品格: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
3.正确价值观: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
(二)突破之二: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突破之三:课程内容结构化
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两种: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结果都不理想。现在需要寻找第三条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及其结构化。泰勒说,学习经验既不是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展开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 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经验结构化有两条路径三种策略。两条路径是指横向结构化与纵向结构化。
三种策略分别包括:
1. 横向结构化,组织者是真实活动,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科学课程中的“水火箭”的制作等;
2. 纵向结构化-自下而上,组织者是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如小学数学,从先整数后学小数、分数;(也就是先学简单的,再学复杂的;先学具体的,再学抽象的)
3. 纵向结构化-自上而下,组织者是已学过的学科基本概念与原理,如先学“能的形式”再学……(如先学大观念,再学具体的观念)。
比如,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结构,将地球与地图部分分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面再细分,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的结构;2022年新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不仅涉及学什么内容(学科知识),还涉及怎样学(学习方式)、为什么学(学业要求),这就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范例。
(四)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此次提出的学科实践, 是一大亮点也是新的概念。
2001年版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攻破了“一言堂”,但暴露出两大问题:虚探究(快闪探究)与假探究(程式探究)。
所以,新课标修订中提出了学科实践,用学科实践替代“自主合作探究”,并且强调学科性。
学科实践,即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是指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 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
从育人的高度看,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用学科方法学习学科知识,试想,我们可否用语文的方式培育“运动能力”?可否用体育的方式培育“人地协调观”?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总是用“不言语的方法”学语言;“用不着地的方法”学地理;用“不艺术的方法”学艺术;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
从育人的方式,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方式。要理解,学科实践也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进展——
1.语文:从语文综合学习、语文探究到语文实践
2.科学: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
3.历史:从历史探究到史料实证
4.地理:从地理探究到地理实践
5.技术:项目学习、工程实践
6.艺术:创意实践
7.思想政治:辨析/议题教学、社会参与
五、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与评价。
教案是关键环节,教案不改,课堂不变;课堂未变,课程难新。
课程内容有三个方面:1)内容要求;2)学业要求;3)教学提示。这便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学,怎样学。课程内容就是学习经验。
那么,老师如何把他们转换为教学目标?原来是关注课时目标,但这种形式过于琐碎。要抓大放小,要看得见人,看得见素养。所以,要从单元目标切入,再往上关注学期目标。所以,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老师要学会目标的分解与叙写。
在这样的目标下,也倒逼新教学模型必须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如何理解大单元中的“大”?
首先是高阶位目标,如,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产品/作品导向。教学单位大,需要教师将多个课时合在一起,结构化思考、操作;微课程建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学习活动、教师指导、作业、展示、评估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课程;单元组织者,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组织者作为“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
六、接下来讲讲单元学历案。
单元学历案是一种新教案、单元设计方案,是指教师为学生学好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而开发的一种素养导向、学习立场的助学案。它至少包括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六个要素。
七、再来说评价。
新评价有三条变革路径:纸笔考试仍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方式,表现评价是素养导向评价改革着力点,过程数据是评价与技术融合新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纸笔考试要重建试题属性,教师应明确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双向细目表已完成使命,将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也可以参考2021的PISA数学素养测评实践模型——
表现评价有三种类型:构答反应、作品、行为表现,考验学生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解决高分低能问题。
过程数据即e-评价,借助新技术,5G、云储存、AI等,变数据为证据,解决有分无德、有习无惯等品格问题的评价。
(作者:崔允漷 出自光明社教育家)
青年教师感悟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学的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日益被重视。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方案为教师们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等基本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将教学中的数学理论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贯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也十分重要,多元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可以立体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素质获得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唐尧)
课程修订如同一股春风,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它让我们明白,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素养为导向,通过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同时,单元学历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后反思。新评价方式也促使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学生的成长。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培育学生的素养,让他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受语言的魅力。相信在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刘小丽)
课程修订意义重大,它为落实立德树人描绘育人蓝图,为落实国家意志谋划课程总纲。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明确了基本原则、课程设置等内容。课程标准有四大突破,包括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内容结构化和学科实践。新课程需要新教学与新评价,如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和多元评价路径。我们应重视课程修订带来的变革,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苏杰锋)
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后,我认为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教师还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周怡婧)
读完两篇文章,我对于大单元教学有多了点好奇。大单元教学作为热门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往往被割裂,学生需要在不同学科间频繁切换,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大单元教学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我想要在实践中应用大单元教学。(成阳)
感悟:义务教育中课程的修订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过程,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需要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际的情况能够揭示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从而帮助教师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修订,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实现教育目标的真正落地。(雷俊伟)
崔允漷对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解读让我深感教育变革的重要性。他强调课程应承载“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使命,核心素养的提出集中体现了课程的育人价值。新课程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情境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周子倩)
新课程强调全面发展,内容丰富多样。教案要紧扣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全面、深入。同时,学业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案需备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在这样的框架下,教师需要从单元目标入手,逐步展开教学。同时,单元目标也与学期目标相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新评价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仅仅关注分数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评价要多元化、全面化,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沈俐)
读完这两篇文章,我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新课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课程内容结构和学科实践多个方面作出了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培养学生能力,让我知道了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在教学中引入新课标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才能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沈世杰)
崔允漷教授对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解读,让我深刻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了育人方向,强调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学科实践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的实施,将引领我们走出传统教学模式,迈向更加科学、高效的育人之路。我将以新课标为指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淇)
从这两篇文章中,我收获颇多。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传授,串联起丰富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构建知识框架,提升了思维的系统性。通过整合知识,我对学科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这也促进我们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胡越青)
阅读有感,关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课程方案完善了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具体完善。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孩子们,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在数学的任务中,很多时候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就不想去钻研,去思考。所以我也会利用小组合作,让孩子以团队的形式,基础好的带动相对弱的,一起克服。(沈伊伊)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课程修订的重要性。课程方案的调整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课程标准的四大突破更是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真实情境下的表现。整体而言,这次解读让我对教育改革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钱菲)
读了这两篇文章,我理解了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要强调情境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学习“去情境”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情境学习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情境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提出学习应该以真实情境为基础,而不是基于孤立的知识点,强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以及“从做中学”。新课程建构的情境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实现知识、情境和学习者经验的相互作用。(余琴)
读完这两篇文章,我认为新课标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让我深感教学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人。(吴雨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2024年9月学习资料:武宏伟: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