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指向学生发展(二)
——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数学组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平望实验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于10月17日下午如期举行,活动以“聚焦核心素养 指向学生发展”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推进打造常态化高效课堂。
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主题讲座和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首先,由周子倩老师执教《认识11-20各数》。周老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节课,由张月红老师执教《认识11-20各数》。张老师敢于突破,勇于尝试,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多种方法,验证结果,真正做到以教师的“退”促学生的“进”,彰显教学的活力。
课后,两位教师分别从重难点突破、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反思,教研组内的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评课交流。大家都认为,两位老师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在设计时充分了解学情,把重点放在理解"十是一一个计数单位,10个一就是1个十,知道十几的组成”,正因为有了正确的解读,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一注重创设生动有效的生活情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对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和感悟数学尤为重要。创设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引起她们对数学思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情境不宜过于复杂,而要力求简单有效,生动有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学习上来。本课能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老师通过复习认数和数的组成过渡导入新课,在新课伊始,何老师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写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计数器)。”学生好奇,究竟这位新朋友是谁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下面教学环节中又有在计数器上互相拨数,读数,写数,摆数字卡片等活动情境,学生在整节课置于生活问题情境中,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成了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二是注重动手操作,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活动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如:在计数器上操作摆11根小棒和写数时,让学生思考:11表示有一个十,在十位上写“1”, 一个一在个位上写"1”。周老师接着问:这两个"1" 示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通过这巧妙的提问,学生很快地回答:十位的“1"表示一个十,个位的"1”表示一个一。接着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拨-拨17 ,体会17和其它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数的组成。接着通过老师带领学生一边添小棒、一边拨珠子的动作,引领学生思考 “另一个十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够10根又要捆1捆,个位满十颗珠子向十位添1颗了。再次深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同时对2个十是20的体验也水到渠成。三是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练习时老师对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十分强烈:首先一是读米尺上的数,按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来数数。认识各数的顺序和学会用不同方法数数;再观察比较尺子上这些数排列的特点,再次让学生感受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计数器上拨“20" 时,个位上-颗珠子都没有,个位上写“0”,写行吗?强调“0” 起占位作用,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最后,钮健平校长对两节课例以及讲座进行了点评,明确低年级课堂上数学素养需要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开展多种活动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钮校长对全体数学老师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注重课堂生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二是运用多种评价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是强化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相信通过此次研修活动,老师们在教学中,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能将更多的思考注入之后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收获!
- 上一篇:平望实验小学高质量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方案
- 下一篇:教学思维可视化